據《21世紀經濟報道》,按照城鎮新建建築安全在2015年達到20%比重的綠色建築標準、在2020年提高到50%衛生比重的計劃來看,可以預見的是,綠色建築將迎來大規模開啟階段。 然而,根據住建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綠色建築發展處副研究員馬欣伯的瞭解,截止到2013年底,目前全國綠色建築僅達到1.627億平方米。這相比2015年10億平方米綠色建築的目標,仍有很大差距。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自住建部系統采訪獲悉,住建部正在研究擴大綠色建築標準的“強制”范圍,以推進綠色建築覆蓋面。 實際上,早在2013年,住建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就啟動瞭中國強制推行綠色建築制度的實施方案的調研。 其中包括對不同區域不同星級住宅和公建成本的調研,“一星級住宅和公建的增量成本分別為41元/平方米和43元/平方米,二星分別為96元和121元,三星分別為171和358元”,資助該項目研究的能源基金會節能項目部主任莫爭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住建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司長楊蓉也介紹,大的綠色建築目標已經確定,住建部節能司和相衛生關部門及專傢,也在研究如何擴大綠色建築占新建建築的比例,這其中可能需要從過去那種引導逐步地擴大到強制,強制范圍可能要逐步地增加。 統計和補貼難題 “節能建築是國傢強制實施的,綠色建築是引導性的標準,也就是說,綠色建築標準比節能建築的標準高。”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司巡視員武湧在“第三屆能源基金會建築項目交流會”上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談及1.安全627億平方米綠色建築食品的覆蓋面,武湧提醒,其中可能存在一些統計遺漏問題。 “綠色建築是需要認證的,符合標準和通過認證的才能被統計為綠色建築,但在一些城市,比如北京,已經強制性地將綠色建築一星標準納入節能建築標準。”武湧說。 以此推論,武說,也就是說部分建築雖食品然達到瞭綠色建築一星的標準,但是沒有去認證,也就可能未被統計在綠色建築的數據裡面。 食品談及綠色建築任務完成難度,馬欣伯表示,綠色建築的政策鼓勵措施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瞭企業開展綠色建築的積極性。 “一方面增加瞭企業成本,另一方面,即便增加綠色建築認證,對市場銷售的助力食品作用並不大。”一位不願具名的大型地產公司營銷總監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他說,也因此,大多數地產企業對綠色建築不感冒。這裡面業內規范也不嚴謹,比如市場上的很多項目可能就因為安裝一個節能燈、太陽能、新風系統等這些看似綠色的建築標準,而被宣傳為綠色建築。 根據2012年財政部和住建部聯合下發的《關於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築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綠色建築獎勵標準為:二星以及三星級每平方米分別獎勵45元以及80元;對於綠色生態城區的資金補助基準為5000萬元。 招商地產首席綠色低碳官胡建新介紹,北京也明確瞭綠色二星標準獎勵45元/平方米,三星獎勵80元/平方米,但並未完全落實。 不過,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江億看來,通過補貼想推進一個行業的發展,非常困難,也因此,相關部門非常謹慎。 莫爭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現在存在的一個情況是,很多給綠色建築評星的機構,本身可能也在為開發商同時進行綠色建築的咨詢,在評級機國產av免費觀看日本構尚未獨立和規范的情況下,補貼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尋租現象,其執行效果也有待檢驗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