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大限漸近、前途依舊模糊,然而可以明確的是,今年平臺融資渠道將進一步收緊。《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多渠道獲悉,在此背景下,政府融資平臺紛紛采取多種方式“食品曲線”搶灘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希望借力實現轉型或者暫衛生時保留融資造血功能。這些平臺主要是通過與其他社會資本進行不同形式的合作,從而完成自身身份的轉換,進而參與PPP項目。不過,記者也瞭解到,有些合作方式借PPP之名,成為地方平臺變相融資的工具,並有可能滋生新的風險。 蹊蹺 “曲線”參與方式多種多樣 根據財政部在去年底發佈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試行)》,“社會資本是指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境內外企業法人,但不包括本級政府所屬融資平臺公司及其他控股國有企業。”換句話說,本級政府所屬融資平臺公司及其他地方國企想作為社會資本一方直接參與PPP項目,已經不被政策所允許。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地方融資平臺做PPP的路就被堵死。 據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評級總監劉小平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目前平臺公司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切入PPP:其一,作為第一個P代表政府參與本地PPP項目;其二,作為第二個P參與異地PPP項目;其三,平臺公司雖不能作為第二個P參與本地PPP項目,但是可以在其他社會資本中標本地PPP項目之後,與其開展下遊的合作。“比如一個地鐵項目,社會資本中標之後,可以再將其中的建設部爆乳Tube分分包給一個本級建設經驗豐富的平臺公司。” 安徽省安全一位政府融資平臺公司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ldquo衛生;我們平臺今年從銀行貸不到款、也發不衛生瞭債,後續融資難以為繼。我們想做PPP政策又不允許,隻好想辦法繞開政策。”據該人士介紹,政策不允許本級平臺參與本級PPP項目,但其上下級的平臺是沒有被排除在外的,比如某地市的PPP項目是允許省級平臺和縣級平臺作為社會資本方參與的。“有地市級的PPP項目就由其上下級政府的平臺作為社會資本出面參與,但實際上資金、人員、具體項目操作都是地市本級的平臺在做。”他說。 而另外一種更為常見的情況是,有的平臺成立一傢子公司,該子公司和社會資本合作成立一傢新的公司,由此該平臺實際上可通過新公司來參與PPP項目。 財政部中國財政學會PPP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孫潔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如果與其他企業或者其他社會資本成立合資公司,那麼政府融資平臺本身性質就發生變化瞭,就不屬於政府的融資平臺瞭。由於政策規定本級平臺不能作為社會資本方參與PPP,政府融資平臺想規避政策的限制,這種“探索”不應該鼓勵,因為我們希望參與PPP項目中的社會資本應該是比較規范、專業、有項目運營經驗的。 |